
《长津湖》的票房已突破57亿元靠谱配资网站,但竟然有电影的票房是用元来计算!2022年1月7日上映的《张之洞》,首日票房仅为90元,6天累计票房为2109元,被讽刺为“2022年电影票房惨案”。
不过,比票房更为悲惨的,是张之洞的身后事。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创办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开设了织布局,设立了新式学堂,在工业、农业、商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堪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列为“清末四大名臣”。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曾经辉煌的名字,如今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1909年10月4日夜,年已73的张之洞在北京西城区白米斜街的家中,拖着病弱的身体对家人说:“吾无甚痛苦矣。”随即去世。两天后,朝廷追赠张之洞谥号“文襄”,并拨款三千两用于丧葬。
展开剩余82%张之洞的遗体被从北京运回家乡河北南皮县,家人花了一年时间为他准备墓碑和墓志铭。1910年12月25日,张之洞的葬礼盛大举行,许多王公贵族从京城赶来送行,气派非凡。
然而,辛亥革命爆发不到一年,张之洞生前为维持的晚清帝国随之崩塌。尽管如此,张之洞的墓地依旧完好无损,直到1966年秋天。那年,一群年轻的“革命小将”带着破四旧的口号,闯入张之洞的墓地。他们不顾周围群众的劝阻,用铁锤和钢钎破开墓穴,将张之洞的棺材掘开。棺中,张之洞的尸体已显衰老,头戴官帽,皮肉干枯,白须垂于胸前。随葬品仅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副眼镜、两个鼻烟壶,还有一些字画和砚台。
他们将随葬品抢走后,敲锣打鼓地离开,只留下遗体在风中曝晒。两个月后,南皮的居民得知张之洞的遗体不翼而飞。那时,正值阶级斗争激烈,大家都未在意这件事,甚至有人猜测遗体可能被野狗吃掉了。
直到改革开放后,历史人物逐渐被人们重新记起,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开始被南皮县的文化事业所关注。然而,当县政府工作人员试图为张之洞建研究会时,尴尬的事实出现了——所谓的“张之洞墓”竟然是个空坟。这个令人心碎的发现让张之洞的孙女张厚粲痛心不已。
直到2007年,一位名叫张执信的老人表示,自己曾亲手埋葬了张之洞。经过DNA比对,终于确认遗骨属于张之洞。2008年10月4日,张之洞的99周年忌日,遗骸被重新安葬在修建完备的墓园中。此时,这位曾被誉为“香帅”的人物,终于得到了后人的瞻仰。
四大名臣中,曾国藩最早去世,陪葬品最为奢华,但他的墓地也成为盗墓贼的目标。1989年,长沙金盆岭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响,赶去查看时,发现一个盗洞和散落的盗墓工具。这个墓地埋葬的是湘军的创始人、晚清重臣曾国藩。
曾国藩死后,朝廷追封他为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虽然墓地最初选定在金盆岭,但为了选一个风水更好的位置,曾氏家族最终决定将墓地迁至坪塘伏龙山。墓中埋葬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各类祭品,成为了令人垂涎的宝藏。尽管曾家为保护墓地付出了大量心血,但随着战乱和社会动荡,墓地的保护渐渐松懈。
在民国时期,曾国藩的墓地多次遭到盗墓,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墓地周围的松树都被附近的村民砍伐。当盗墓者最终得手时,曾国藩的墓中并未能留下完整的宝藏。专家后来考察墓地时,发现盗墓贼虽然曾用炸药破开墓道,但幸运的是,他们并未完全掠夺墓中的珍品。
左宗棠的墓地也曾遭遇盗墓,尤其在1974年,一些盗墓贼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墓进行盗掘。与曾国藩一样,左宗棠的遗体也未能逃脱“亡命之徒”的侵扰,最终墓地被多次破坏。
李鸿章是四大名臣中最受争议的一个,他的身后事更为惨烈。1950年代,合肥的钢铁厂建设使得李鸿章的墓成为盗墓者的新目标。经过几十天的开掘,盗墓贼终于将李鸿章的棺木拉出,但随葬品的价值远低于他们的期待。李鸿章的遗体在严酷的践踏下,最终变得支离破碎。
晚清四大名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他们的身后事却充满了无尽的争议与悲哀。虽然他们的贡献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但正如历史所展示的那样,即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英雄,死亡后也未能逃脱屡次被践踏的命运。
幸运的是,那个充满狂热的时代已经过去,历史逐渐恢复了应有的尊严。
发布于:天津市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