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中国驻爱尔兰大使赵希源率领使馆代表团访问了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六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大文教授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CD)的实验室(食品冷冻及计算机化食品技术研究所)。代表团成员包括科技参赞刘艳、教育一等秘书朱喜坤。此次访问内容丰富充实,涵盖学术研讨会、实验室参观及现场实验演示等环节,技术介绍深入浅出,互动交流热烈深入配资炒股在线,获得代表团一致好评。访问进一步夯实了中爱两国在食品科学、技术创新及高等教育领域的长期合作根基。
孙大文院士和赵希源大使在UCD农业与食品科学中心大楼前合影
孙大文院士和赵希源大使,科技参赞刘艳(左二)和教育一等秘书朱喜坤(右一)在UCD农业与食品科学中心大楼前合影
延续外交与科研交流优良传统
多年来,中国驻爱尔兰大使上任后通常会在首年内访问孙大文院士实验室,这一延续多年的传统已成为中爱科研交流的重要标志,此举既彰显了使馆对科研合作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食品科技在中爱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赵希源大使此次访问延续了这一传统,再次表明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对推动中爱科技与教育合作的高度重视。
使馆代表团在会议室
智能可持续食品系统先进技术
参访期间,孙大文院士及其团队向代表团系统展示了都柏林大学在智能与可持续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的前沿成果,具体包括:
1.真空快速冷却技术,提升新鲜度并延长易腐食品的保质期;
2.太赫兹技术,实现对食品成分结构的无损检测;
3.高光谱成像系统,用于实时、无损的食品质量监测与分类;
4.微藻培养技术,利用富含氮的乳品废水培养微藻,实现生物质生产与环境净化。
现场还演示了蔬菜快速冷却、太赫兹扫描、高光谱图像采集分析及微波—真空干燥等技术实操过程,直观呈现前沿科学技术在提升食品品质与生产效率中的实际应用。代表团对这些技术在全球食品产业的规模化应用前景表示高度关注。
赵希源大使参观实验室
深化教育与科研合作
赵希源大使高度评价孙大文院士在食品工程领域的创新成果,特别肯定其在食品安全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引领作用,以及其研究成果为解决全球食品短缺、安全保障等共性挑战作出的重要科研贡献。
孙大文院士对赵希源大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访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中国驻爱使馆多年来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他强调,大使访问实验室的传统持续传递着使馆对中爱科研合作的高度重视,为团队开展国际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孙大文院士领导的都柏林大学食品冷冻及计算机化食品技术研究所是国际公认的一流食品工程研究与教育中心。目前,有11名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都柏林大学联合奖学金项目(UCD-CSC)资助的中国留学生在其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隶属于中国教育部的UCD-CSC奖学金项目专门用于资助中国留学生在都柏林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业,该项目已成为中爱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文交流的典范。
孙大文院士在办公室向赵希源大使介绍他的专著
追求卓越与合作共赢
此次高层访问再次彰显了中国政府对科研创新、食品安全、可持续技术及人才培养的战略重视,也凸显了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绿色发展等共同挑战中的关键意义。
孙大文院士和赵希源大使在办公室合影
都柏林大学正日益确立其作为全球食品工程研究与教育卓越高地的地位。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的持续支持,不仅推动了中爱学术交流与技术进步,更彰显了孙大文院士团队在国际食品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他们为构建更安全、智能、可持续的全球食品系统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深化中爱合作拓展本土科研平台
此外,孙大文院士多年来持续推动与中国高校的深入合作,特别是在华南理工大学设立了“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食品科技领域中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与创新平台。中心围绕先进冷链冷冻、智能检测控制、新型物理加工三大方向开展系统研究,聚焦食品产业在质量提升、能效优化和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需求。
在先进冷链冷冻方面,中心聚焦快速预冷、新型冷冻技术、数字孪生集成及冷链新材料等技术重点,开发多能耦合工艺与智能系统,推动“先行冷链”产业化应用;在智能检测控制方面,融合高光谱、太赫兹与人工智能等手段,构建食品品质的全过程无损监测与精准调控体系;在新型物理加工方面,重点发展等离子体技术、微波处理技术与近红外加热技术,实现加工过程的高效节能、精准控制与营养品质保留。
该中心充分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技术优势与孙大文院士的国际学术资源,已成为中爱科研合作向中国本土延伸的重要支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化等方面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配资炒股在线
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